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动态 > 工作动态

无锡“法治+生态”双轮驱动护航绿色发展

来源:守法普法协调小组2025-09-28

  无锡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以法治为载体,强化法治供给、法治效能、法治保障,不断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一是强化法治供给推进环境改善。先后制定、修订《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无锡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无锡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无锡市湿地保护条例》《无锡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等一批污染防治领域和保护生态要素方面的地方法规。开展《无锡市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立法工作,制定重大行政决策《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无锡建设行动计划》《无锡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启动“无废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在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公布的“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首批推荐名单中,无锡市2个项目入选。

  二是强化法治效能推进绿色转型。出台《无锡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若干政策举措》,围绕产业、能源、基础设施三大领域,资源节约、科技创新、消费模式3个环节,推出20项覆盖全领域、贯穿全链条的绿色转型具体举措。在全省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行政处罚“一案双查”,并在全省推广应用。成立生态环境执法数据战队,实现“部门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协同推进。创新拓展非现场研判执法运用,结合卫星遥感、污染源自动监控等先进手段,实时监控企业排污数据,非现场执法占比跃升至41.85%,相当于为企业节省迎检时间1.2万小时。依托非现场手段高效查处案件28件,处罚金额118.91万元。上线“万家企业学环保法2.0”学法平台,平台注册用户达4.9万人,实现从企业用户到政府监管人员、执法人员的全面生态环境普法。

  三是强化法治保障推进生态修复。针对传统生态环境损害理赔责任认定难、赔偿周期长、修复效率低等问题,成立全国首家环责险生态环境损害直赔修复中心,由保险公司直接支付因企业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极大减轻企业负担,节省修复时间,让生态修复更加高效便捷。截至8月底,无锡已累计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670 件,累计赔偿金额达4574.3万元。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修复效果可视化、集中化、大众化,授牌成立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大溪港湿地公园、锡东生态园、惠联生态园4个市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修复基地,为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义务人开展替代性修复、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实践平台,让“违法者”变“修复者”,警示呼吁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无锡市司法局   

  • 总篇数

  • 总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