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动态 > 区县交流

宜兴“三向发力”筑牢网络安全法治屏障

来源:守法普法协调小组2025-09-22

    宜兴市司法局紧扣“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针对学生、老年人、社区矫正对象三类重点群体开展精准普法,构建分层分类网络安全法治保障体系,为数字时代网络安全筑牢防线。

  一是聚焦学生群体,筑牢青春“防护网”。联合市公安局开展“网络安全进校园”系列活动,以“开学法治第一课”“国旗下讲话”为核心载体,组织法治副校长、民警走进全市中小学课堂,实现学生普法全覆盖。围绕“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行为规范”两大重点,通过直播打赏、游戏充值等贴近学生生活真实案例,直观揭示网络陷阱,传授实用防护技巧。安排学生集中观看“宜兴司法”微信公众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普法短片,发放《青少年网络安全手册》2万余册。同步推动“家校协同”,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法治电子信”等形式,指导家长履行监护责任,提升网络安全教育能力,共同筑牢校园网络安全防线。此次活动覆盖学生、教师及家长超3万人次,实现精准化、全方位宣传。

  二是守护银龄群体,捂紧老人“钱袋子”。针对老年人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易受网络诈骗侵害特点,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网格员组建专项普法小队,深入老年人活动中心、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及乡村集市开展宣传。采用“案例讲解+方言互动”接地气方式,围绕电话诈骗、电视虚假购物、保健品虚假宣传等典型案例,剖析网络不良信息危害,讲解风险识别与防范方法,引导老年人摒弃“贪便宜”心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规范使用社交软件,对不明链接、诱导转账等行为及时举报。依托“反诈小屋”固定宣传点,结合设立咨询台、发放《老年人网络安全指南》等形式,累计解答老人法律咨询200余条,发放法律宣传材料3000余册,切实打通基层老人普法“最后一公里”。

  三是警示矫正对象,织密守法“警戒线”。各街道、乡镇司法所围绕“防范网络犯罪、杜绝再犯风险”,对犯帮信罪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别教育,通过系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剖析电话卡、银行卡“两卡”出租出借、跑分洗钱等常见帮信行为危害性及法律后果,明确社区矫正期间行为边界。同时,建立“一对一”帮教机制,实施“法治教育+行为管控+心理疏导”一体化帮教方案。由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定期与对象谈心谈话、线上巡查、线下走访等方式,重点排查其网络使用行为。同步推送网络安全普法资料及警示案例,督促其签订《网络安全承诺书》,引导树立“依法用网、守法上网”理念,从思想和行为上杜绝再犯。

  供稿:宜兴市司法局

  作者:蒋璐

  审核:蒋献峰

  • 总篇数

  • 总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