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依法治理 > 基层经验

人物故事 | 一位老城管的社区治理普法宣传之路

来源:守法普法协调小组2025-06-25

  今天,让我们走近瞻江街道万融社区万科北门塘上小区党支部书记徐辉,一起看看他从城管队员到社区党总支委员,再到小区党支部书记,如何用三年时间逐步探索出一条普法宣传助推联合执法,形成“融合善治”的社区治理新路。

  “普法先行,执法保障,服务为本,组织推进,基层工作没有捷径,唯有把居民当家人,把琐事当家事,小区的人居环境才会越来越惬意。”这是瞻江街道万融社区万科北门塘上小区党支部书记徐辉的工作信条。

  2022年秋,徐辉来到万融社区。未移交的区域出现车队违停、杂物堆砌、绿地裸露等问题,新成立的社区正面临精细化治理的“大考”。

  “现在正是新社区与居民建立互信关系的关键时刻,改善社区环境就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徐辉成为瞻江街道首位进入“两委”班子的城管队员,同时接下小区党支部书记的重任,成为居民口中的“徐书记”。 

  摸清症结“精准普法”,先宣传后治理

  初到社区,问题千头万绪,从何入手?徐辉迅速和社区领导会商确定工作重点。针对小区乱停车、毁绿种菜、楼道堆积等普遍性难题,徐辉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大量普法宣传活动,线下带头“坐班”,在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楼栋电梯厅设置普法角,随时接待居民咨询,解答管理问题,并对具体问题上门讲法宣传,做好居民疏导工作;线上通过社区群发送普法小知识,提高居民守法意识,并开通“微心愿征集”二维码,线上解答解决居民提问。

  徐辉充分发挥自身城管分队长、小区党支部书记、社区党总支委员三重身份的独特优势,构建起联动治理网络。

  他牵头整合小区城管队员、“邻先锋”骨干、应急突击队等自治力量,组建联勤执法队,清理河岸垃圾杂草;联动党建联盟单位市城管执法监督局第三党支部,建立“吹哨报到”机制,引入专业力量,制定整治方案;整合城管、市政园林、社区、地产等多方力量,召开4次现场推进会,厘清权责,建立长效养护机制。

  经过两个月奋战,河岸边焕然一新,周边环境大幅改善。如今,居民诉求响应率、办结率达95%,物业费收缴率超96%,居民对执法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度显著提升。

  “我们小区现在整体环境越来越好了,那些乱种菜的现象没有了,楼道里也没有杂物堆放了,小区外围的停车乱象基本上看不见了。”居民小组长张阿姨在邻里议事会上乐呵呵地和大家分享着。

  温情服务“柔性执法”,共治共享暖民心

  “林大爷,早啊,今年的荷花开得挺早的嘛。”“小徐书记啊,这还得谢谢你啊,忙前忙后帮我们找到这么个好地方,现在这里可热闹了,跟我们在老村巷一样。”在徐辉看来,柔性执法不是“按部就班”,而是与温情服务的深度融合。

  2024年,面对老村巷搬迁居民习惯在楼道摆放花草盆罐的难题,徐辉与支部委员们共议后,决定将小区6号楼前因安全隐患闲置的3个停车位改造为“万+友邻”记忆花园。

  徐辉迅速召开联席议事会,集思广益,组织联勤执法队负责场地规划、杂草清理,居民林大爷自费喷漆,居民们众筹盆栽装饰,自发轮班维护阵地。除此之外,徐辉带领团队活跃在美好社区节、邻里集市、惠民活动中,截至目前,已开展垃圾分类亲子运动会、普法“邻”距离等活动30余场。

  办公室抽屉里那枚辖区幼儿园孩子赠送的定制“勋章”,成为徐辉最珍视的认可。

  徐辉的经历,是党建引领下“普法执法双重化”与“组织嵌入式融合”的成功实践。城管党员进入社区“两委”并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是“普法人”、“执法者”与“社区治理者”身份的无缝融合,更是城市治理从“刚性管理”向“柔性服务”转变的生动缩影。这些可感可及的变化,让居民生活真正实现了从“安居”到“优居”的跨越,也让徐辉这位“老城管、新书记”的治理之路走得越发踏实、接地气。

  如今走进万融社区:闲置车位变身“万+友邻”记忆花园,三年未交付绿地焕然一新,垃圾分类收集屋整洁有序,沿河步道上居民闲庭信步,一阵阵笑声讲述着一个个善治故事。

  • 总篇数

  • 总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