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法动态 > 区县交流

宜兴市“三力并举”做好“双十一”重大消费纠纷预防工作

来源:宜兴市法宣办2023-10-31

 

  宜兴市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从普法宣传、排查调解、法律服务三点着手,做好“双十一”期间重大消费纠纷预防化解工作。

  一是普法宣传“齐发力”,营造“理性购”消费环境。针对不同群体法治需求,实行“菜单式”普法,搭建按需施教的“供需”桥梁。针对老年人、家庭主妇等消费群体,着眼消费中频发的引诱汇款、虚假中奖信息、卡单退款等法律难点、痛点,组织法律顾问、普法志愿者走村入户宣传《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法律知识,面对面提供“双十一”避坑指南,提升群众理性消费法治意识。此外,针对企业、商户开展“法治体检百企行”“送法进商户”等专项活动,推动《广告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商场,督促企业、商户依法规范生产销售,从源头上筑牢重大矛盾纠纷防守线。10月以来,已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法治体检10余次,深入企业、商户200余家。

  二是排查调解“聚合力”,构建“放心购”调解格局。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组织全市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社区)法律顾问定期开展“双十一”消费纠纷排查工作,加大信息收集和研判,对苗头性消费纠纷及时走访调查,力争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重大矛盾纠纷发生。此外,建立健全全市消费纠纷调解委员会与“12315”消费申诉维权平台无缝对接工作机制,开通消费纠纷化解“快车道”,做到人民调解第一时间介入消费举报投诉案件处理,及时化解消费纠纷。同时,建立消费纠纷跟踪回访制度,防止疑难纠纷反弹。近日,丁蜀镇发生一起直播售卖仿制紫砂壶导致的消费维权纠纷,“陶娘舅”调解室作为紫砂行业化解纠纷“前哨站”,第一时间介入化解,最终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000余元。

  三是法律服务“添动力”,搭建“暖心购”便民平台。一方面,在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开设消费者维权绿色通道,18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点落实“同步受理、全城通办”,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降低消费者维权时间成本,预防消费纠纷进一步扩大。同时,开设消费者维权法律援助专用热线,第一时间接收、解答相关法律咨询,对消费者常见的“快递成慢递、货物损毁丢失、保价未尽告知义务”等问题给予提醒,有效预防重大消费纠纷。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消费纠纷公证维权,不断拓展各乡镇(街道)公证联络点业务范围,通过保全侵权产品证据等形式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相关内容加以公证固定,助力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0月以来,累计解答线上线下消费者维权相关法律咨询136人次。

  稿件来源:宜兴市司法局

  作者:孙晨

  审核:蒋献峰

  • 总篇数

  • 总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