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依法治理 > 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 惠山区

惠山区洛社镇张镇桥村

来源:惠山区法宣办2022-03-17

  为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张镇桥村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在全市关于开展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的方案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倡导“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行为规则取向,以党建为引领,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一、党建引领  德治先行

  张镇桥村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强化以德化人、崇法明理,以“党建+志愿”的形式,引导广大居民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营造学法用法守法懂法的良好法治新风尚。

  一是牢抓党员法治教育。不断活化形式,创新党员法治教育载体,通过书记党课、讲学、座谈会、到其他示范村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广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员群体中的传播普及,同时,通过“党员突击抗疫队、党员志愿消防队、党员文明乡村先锋队”等平台模式,促使基层党员成为“德治”“法治”排头兵。

  二是梳理完善治理规范。一方面,村委充分听取法律顾问意见,系统梳理涉及村民治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做到履职法治规范有据。另一方面,在充分征询百姓意见基础上,结合律师等专业人员的意见对自然村及安置小区依法治定村规民约、楼道公约,让村居民潜移默化接受社会主义传统美德,“务睦宗亲,务和邻里”蔚然成风。如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和“好人”宣传,搭建党员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抗美援朝老兵陈进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勋章获得者李昌洪等身边道德榜样的事迹得到充分发掘,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弘扬家庭美德,提升文明素养。把勇于奉献、奋发有为、诚信和谐的品格融入到居民群众生活中去。

  三是发挥群众志愿组织作用。为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发挥群众志愿组织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落实“党建+志愿”的模式,村委500余名志愿者每年开展百余次的志愿活动,实现了村委志愿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项目化。此外还与张镇桥村楼道长志愿者、“金乡邻”志愿者两支队伍强强联合,常态化开展“幸福1+1”结对帮扶、便民服务、文明环保等各类活动,为辖区内困难群体提供帮扶服务;每逢重要节日,举办各类慰问活动,志愿组织还自发开展活动,将亲手制作的端午粽子、夏至馄饨、中秋麦饼、腊八粥送到老人、弱势群体家中,不断丰富的志愿服务内容,深受村民欢迎,极大提升了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建构起一张互助式的社区支持网络,让群众组织、社会组织为建设和谐社区、弘扬法治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二、民主议事  自治为基

  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实现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权利和利益,坚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新时代法、理、情的关系,推动实现社会和谐共治。

  一是打造“援法议事”平台,坚持民主协商机制。2019年10月,张镇桥村“有事好商量”民主协商室正式启用,为援法议事搭建起了平台,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事项,积极邀请政协委员、上级政府部门、法律顾问、村民代表、企业代表等各方力量,开展民主协商,征求各方意见,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特别是邀请法律顾问对于议事过程、议事结果是否合法合规进行指导,切实推动社区各项事务纳入法治化轨道。此外,还建立起援法议事工作台账,专人负责,认真记录,常态化开展协商议事,包括公交620线路优化、疫情防控村级卡口设置、张镇工业坊物业化管控方案、张镇家园雨污水管网整改以及新增电动车充电点位等,实实在在解决了困扰百姓已久的顽疾问题。

  二是村事村民议,深化村民自主权利。为突出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张镇桥村融合百姓议事、民情恳谈、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多种协商会议机制,进一步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保证农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引导和支持村村民自主组织实施或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违章搭建拆除和乡风文明建设等事务中来。此外,还进一步落实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发挥村委监督委员会作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 ,全面公开村委党务、社务、财务等事项办理结果,切实强化村民对村委事务的决策监督、办理监督、公开监督。

  三是“援法议事”进楼道,推动楼道自治实践。2018年至今,“和谐张镇桥、同一屋檐下”楼道微自治项目,把“党建引领楼道自治”作为撬动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支点,不断推进“七彩楼道”自治体系建设,形成了一个张镇桥特色的“一核十力” 多元共治模式。通过党员带头,司法所、法律顾问、法官等多方参与,逐步构建起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自治社区。对于民生急事,通过手机微信实时上传智慧张镇桥的网络平台,急事急办;对于民生需求,通过“楼道理事小组—网格议事分会—自治总议事会”三级自治体系协商解决,做到“小事不出楼道,大事协商解决”。小区便民椅安装、小区高层保温层脱落等案例,均是村民民主议事和三级自治体系顺利运行的典型,是“民事民提、民事民察,民事民商、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督”最好体现,被各级媒体多次报道。

  三、普法推动  法治托底

  张镇桥村深入挖掘本土法治资源,以党建阵地为依托,推进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打出了一套张镇桥特色的“党建引领、阵地拓展、民主延伸、综合治理”的“法治组合拳”。

  一是普法阵地拓展健全。马塔浜“议事驿站”、“清风林”、智慧党建网络平台、张镇家园六期先锋驿站、“四座金桥”阵地、法治长廊、张镇家园D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网信普法广场、网信普法楼道等等阵地的建设,促使张镇桥村实现了全村10分钟党建圈、普法圈以及“互联网远程+家门口实地”党建、普法阵地的双覆盖,全面激活了基层全面普法的“神经末梢”,促使各级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精神和村规民约的普法宣传活动,通道更快捷、效果更实在。

  2021年,张镇桥村作为惠山区的试点,探索网络综合治理和网信普法示范基地建设“345N”模式,助力营造绿色和谐、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打造基层网络综合治理工作新格局。

  二是普法活动保质保量。张镇桥村在各阅读点建立法律图书角,添购500多册法律书籍,每年订阅多种法治刊物方便村民学法。在普法形式上,将发宣传单、专设法治宣传栏、参加法律法规培训、成立法治学校相结合,定期给党员干部和村民上法治课。近两年来,张镇桥村结合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等热点,开展各类法治讲座(培训)39次,加大对党员干部和楼道长的法治培训,受到普法教育人员达19700余人次。同时,注重培育扩大“法治楼道长”队伍,挖掘“法律明白人”,为张镇桥村法治建设打造一支懂法守法、普法有力的“法治带头人”队伍,从而不断提高村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自觉守法并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三是重大事项依法决策。张镇桥村遵循“村民民主、当家作主”的原则,严格按照“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决议”的方式来处理村集体重大事项,始终坚持依法决策,把“村事”的知情权、“村财”的处置权、“村务”的决定权都交给村民,杜绝“一言堂”现象。成立由部分党员、村民、企业主代表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会制定了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推动监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前移,形成了“镇部门监管+村监理会自查+三资委员会督查”的3D动态监管模式。

  四是村级五务阳光公开。2018年,张镇桥村在全镇率先实施了“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和事务”的“五务”公开机制,依托村委公开栏和智慧张镇桥网络平台,实现了张镇桥村三资管理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自治,确保了五务公开的经常化、动态化、及时化、规范化。同时配套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畅通组织和群众的双监督渠道,保障了百姓的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村“五务”的公开,不仅确保了村级集体三资的阳光运行,还提升了百姓的满意度。

  五是综合治理保障得力。张镇桥村调整充实治保、人民调解、安置帮教人员组织网络,建立暂住人口登记簿、治安登记、会议记录簿,实现了综合治理职责明细化、台帐资料标准化、运作过程合法化。同时,深入推进“法律进农村”活动。聘请专业法律工作者常驻服务站,帮助村委会、村民处理涉法问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近两年连续实现“五无”的工作目标,即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计划外生育。   

  • 总篇数

  • 总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