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依法治理 > 基层经验

“五网”模式架起基层微治理新“支点”

来源:无锡市法宣办2022-02-21

  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洛社镇张镇桥村积极探索实施“一核十力、多元共治”“驿站议事、群商自治”等微自治项目,以“五网”共性模式作为撬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支点”,唤醒内生自治活力,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友善和睦社区,实现党建引领下的公共事务大家管、邻里纠纷自己调、社会治理高效抓,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社会管理有“网格”,处处着力。针对混合型村的特点,张镇桥村按照地域实情和人口分布等综合情况,科学划分成12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超500户居民,实施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和多元化参与。将楼道作为网格化的最小单位,推行“楼道理事小组—网格议事分会—微自治总议事会”三级自治体系,并将党建、社会保障、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整合到网格中,形成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机制,实现“混合型社区大网格”有效延伸和“安置区小网格”精细自治。组建楼道长微信群、楼道议事群、楼道微信群,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架起多方联动“连心桥”,让网格居民“亲”起来。

  二是多元共治有“网管”,人人参与。村委会聚合党员、全科社工、自治团队、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志愿者等力量,形成“一核十力、多元共治”局面,推动“院落自治”、“楼道自治”。培育“法律明白人”、楼道长队伍,实现“一网格一法律明白人”、“一楼一长”全覆盖。聘请专业法律工作者常驻服务站,帮助村委会、村民处理涉法问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通过举办授旗仪式、主题培训班、业务交流会等活动,提升“一核十力”的自治意识和管理能力,让“网管”更加称职。在张镇家园高层外墙保温层脱落砸坏居民汽车的突发事件中,“一核十力”协同发声发力,在第一时间回应百姓、摸清原因、消除恐慌、解答媒体,同心协力抓好隐患整改,取得了2万多居民的信任和理解,避免了一起有可能导致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三是信息沟通有“网络”,事事有数。注重建立信息发现和沟通渠道,第一时间掌握居民诉求和苗头性问题,架设好社区治理的“天眼”。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走访,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群众需求和年度工作重点,研究并提出协商议题。通过组建党建先锋驿站、培养法治楼道长、成立居民议事厅、布设“双微双员”等立体式信息摸排网络,收集民声民需,参与民生建设、问题调解、基础建设等社会公共事务。同时将收集到的议题按轻重缓急分两个渠道提交,对于电梯故障、车辆乱停、楼道灯损坏等急事,通过手机微信实时上传智慧张镇桥的网络平台,有问必答,急事急办。对于小区便民椅安装、增设广场书报亭等民生问题,提交议事分会和总议事会讨论商量,并按照“听、看、议、执、监”的议事流程,解决意见建议。“网格微自治议事会”,至今已经处理问题500余个,获得居民群众的充分肯定。

  四是议事办事有“网站”,面面俱到。始终坚持依法决策,把“村事”的知情权、“村财”的处置权、“村务”的决定权都交给村民。创新成立了由部分党员、村民、企业主代表组成的村监督工作委员会,按照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定期列席村两委会,推动监管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前移,形成了“镇部门监管+村监理会自查+三资委员会督查”的3D动态监管模式。融合百姓议事、民情恳谈、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多种协商会议机制,引导和支持村村民自主组织实施或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违章搭建拆除和乡风文明建设等事务中来。打造“有事好商量”等“援法议事”平台,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事项,积极邀请政协委员、上级政府部门、法律顾问、村民代表、企业代表等各方力量,开展民主协商,先后解决了公交620线路优化、疫情防控村级卡口设置、张镇工业坊物业化管控方案、张镇家园雨污水管网整改以及新增电动车充电点位等困扰百姓已久的顽疾问题。

  五是注重德治有“网速”,心心相融。创新打造“红色党建示范楼”、“橙色青年先锋楼”、“绿色环保公益楼”等“七彩楼道”,开展“我为楼道美化献一计”、“楼道公约意见征询”等系列活动,孕育“一楼一品”特色网格文化。常态化开展道德讲堂和“好人”宣传,建成智慧党建网络平台、先锋驿站、“四座金桥”阵地和法治长廊、法治戏台,实现了全村10分钟法治党建圈以及“互联网远程+家门口实地”法治党建阵地的双覆盖,全面激活了基层全面普法的“神经末梢”。落实“党建+志愿”的模式,居民自发组成四叶草环保公益队、Q博士科普宣传队、“啄木鸟”文明巡查队等12个特色团队,面向本楼道、本网格、以及整个小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服务活动,形成以邻为善、以邻为亲、以邻为乐的社区风尚。

  • 总篇数

  • 总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