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5-02-19 13:27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50X/2025-00014
- 发文日期
- 2025-02-19
- 公开日期
- 2025-02-19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司法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主题
- 公安、安全、司法--司法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法制,行政,措施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2025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2025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政法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及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按照上级政法工作会议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始终围绕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的中心大局,努力使高水平法治成为无锡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核心竞争力和坚强保障;始终围绕高效履行“一个统抓、五大职能”的主责主业,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走在前、做示范、挑大梁;始终围绕省司法厅“四个围绕、四个强化”的工作思路,在新起点上争当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践行者、争创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具体工作上,重点围绕“六个聚焦”,彰显“六大新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一)聚焦攻坚突破之年,彰显法治建设示范新优势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结尾和“十五五”规划启动谋划的衔接之际,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攻坚年”活动,要全力打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八五”普法工作三大收官战,在彰显法治建设示范新优势上乘时乘势、有为有方。打好“十四五”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收官战。综合运用法治规划、法治督察、法治监测、法治评估等方式,推动立执司守和涉外法治领域的互联贯通,组织开展“十四五”期间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终期评估、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法治惠民实事工程项目“回头看”等活动,形成法治建设经验成果汇编,总结经验,固化成果,建章立制,推动法治建设持续高效发展。打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收官战。加强执法监督制度和体系建设,根据上级部署,推动做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挂牌工作,确认行政检查主体,编制清理行政执法事项,抓好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回头看”,加强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协同联动,做好行政执法类投诉举报信息化分析研判工作,组织召开行政执法履职评议会,强化执法监督结果运用。打好“八五”普法工作收官战。大力统筹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做好迎接上级“八五”普法终期实地评估验收工作,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相结合,深入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积极融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体系,深化法治乡村建设,突出重点对象普法,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学法清单、青少年学法清单制度落实,持续开展“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
(二)聚焦护航发展之需,彰显法治保障样板新优势
按照省司法厅“合法性审核质效提升年”等行动,组织开展“护航发展提升年”活动,着眼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推动政府行为、营商环境、基层治理、矛盾化解、风险防控等各领域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在彰显法治保障样板新优势上稳扎稳打、出绩出彩。推动政府行为法治化。加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的起草审查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核工作,提升政府重要政策文件、重大合同协议、重大涉法事务的合法性审查效能,充分发挥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平台作用,推动行政决策公信力不断提升。巩固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成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功能,建立健全繁简分流、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加大直接纠错力度,提升调解和解质效。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聚焦无锡构建“465”现代产业集群,深入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律企携手同行”“一起益企”“法治体检”等活动,推动法律服务链与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布局一体联动、深度融合。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优化监督检查方式,推进联合执法和“综合查一次”,完善涉企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权益。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推动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的运行实践,指导市(县)区、镇(街道)两级健全基层政府法治审核机制,指导各区做好公安行政复议案件下放的承接工作,探索开展市(县)区社区矫正机构直接管理假释类、暂予监外执行类和部分镇(街道)社区矫正对象试点工作。推动风险防控法治化。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调解资源衔接,推动调解组织向新能源、新业态等领域拓展,持续推进企业、商(协)会调解组织建设,深化涉外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市场化商事调解组织。进一步加强“三类人群”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完成司法部、国家标准委“后续照管标准化试点”任务并通过省市验收,推动全市三级站贯标创建工作,推动戒毒“治疗点”“巡诊点”建设全覆盖,推进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深化完善社区矫正“133”模式。
(三)聚焦减负惠民之实,彰显法治为民品牌新优势
贯彻落实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和我省、我市负面清单,围绕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组织开展“减负惠民推进年”活动,突出为基层减负担解难题,加大群众法治建设参与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可及率,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在彰显法治为民品牌新优势上固本固源、升档升级。突出为基层减负担解难题。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要求,进一步强化减会议、减文件、减创建、减流程等“十减”工作举措,进一步严格考核、督查、检查扎口管理和计划报备,在执行落实省司法厅“我为基层解难题”活动的基础上,探索推出市司法局“我为基层解难题”项目,为基层工作赋能增效。加大群众法治建设参与度。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运用好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行政执法监督基层联系点、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等法治平台作用,使用好法治观察员、行政执法监督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等法治队伍力量,利用好法治政府开放月、法治建设新闻发布会等法治活动载体,高质量办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加强和改进群众信访投诉举报处置工作,不断拓展人民群众参与法治、监督法治的路径渠道。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落实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委政法委政法惠民实事项目,组织法治无锡建设惠民实事项目、司法行政惠民实事项目,开展好“法润无锡·春风行动”“‘六一’律护蓓蕾·法伴成长”“‘金秋’法律服务助老护老‘双百’活动”“冬日送温暖·特殊人群特困帮扶活动”等“四季歌”法律服务活动。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可及率。持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推出分众式公共法律服务清单,构建跨部门联动、全要素整合、智能化推送的精准供给制度,有效引导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实现网格全覆盖、融入网格化治理。深化法律援助站点提升行动,推进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探索推进“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工作。持续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行动”,深化远程公证服务,在体育健身行业试点开展“公证+提存”资金监管模式。
(四)聚焦时代变革之际,彰显法治改革模式新优势
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关于改革工作的部署,组织开展“改革创新突破年”活动,系统性谋划、清单式推进法治领域、司法行政领域改革,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先导区建设,在彰显法治改革模式新优势上唯实唯先、创新创优。加快法治建设领域改革步伐。对《无锡市贯彻落实〈法治建设改革纲要(2023-2027)〉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组织开展“法治领域改革”专题督察活动,指导各地各部门围绕彰显职能优势深化改革推进,着力破解瓶颈难题强化改革创新,聚力激发整体活力放大改革效能。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改革质效。对市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改革举措任务分工方案中涉及市司法局的项目、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千名干部百项攻坚行动清单》中市司法局上报的项目、2021年出台且要求2025年前须完成的《无锡市司法局20项攻坚行动项目》等多份改革攻坚文件进行“回头审”,已完成的项目再巩固再提升,未完成的项目再动员再发力。深化涉外法律服务先导区建设。培育全省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充实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专业人才库,发挥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和全球法律服务及时响应系统作用,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筹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为全省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先导区提供无锡样板。
(五)聚焦制度建设之要,彰显法治效能标杆新优势
根据省司法厅“制度建设年”“制度执行年”部署,组织开展“制度建设执行年”活动,围绕“基层基础出指引、业务条线建标准、行业管理促规范”,推动各条线领域制定出台相应工作规程、操作规范,构建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的制度体系,在彰显法治效能标杆新优势上对标对表、走深走实。健全基层基础制度。深化司法所分类建设,推进司法所阵地规模化建设,推进“五有”司法所以及“一所一品牌”建设,强化“智慧司法所”平台应用,强化司法协理员制度的人员配备、制度建设、职业保障,开展司法协理员等级评定工作。完善业务条线制度。依法治市方面,制定《关于市委巡察机构与市委依法治市办协调协作工作机制的规定》;立法制规方面,制定《无锡市行政规范性文件认定指导意见》;法律顾问方面,修订《无锡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规则》,制定《无锡市政府合法性审查程序规定》;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方面,承担省司法厅项目草拟《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行政机关、考点学校、机考公司考试工作三方责任清单》;后勤保障方面,制定《无锡市司法局内控机制手册》。规范行业管理制度。引导法律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加强法律服务从业人员职业保障,加快建设培育地区规模化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加强中小型律师事务所规范化建设,推动合作制公证机构规范发展,推动实现基层法律服务所“五项规范化”目标,探索仲裁机构深水区改革。
(六)聚焦自身建设之魂,彰显法治人才矩阵新优势
着眼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司法行政铁军,组织开展“铸魂强警深化年”活动,使党的政治思想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队伍能力建设、作风纪律建设成果成为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在彰显法治人才矩阵新优势上实干实为、善作善成。政治思想建设重引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健全常态化政治忠诚剖析机制,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局长办公会和局务会集中学法机制。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健全热点敏感舆情预防处置机制,坚决守牢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阵地。基层组织建设契纲领。推动完善各司其职、上下配合、层层联动的机关党建责任运行机制,突出发挥“红润司法”特色党建品牌效应,推动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强化“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对标“四强”党支部建设标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抓好支部书记、委员党务工作能力建设,提升运用“智慧党建”平台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能力水平。队伍能力建设强本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选拔任用职数预审、重要事项请示报告、选拔过程全程纪实等工作制度,落实党员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有序开展职务职级晋升工作,健全完善类型齐全、梯次有序的司法行政人才体系。组织好政治轮训和各条线业务培训活动,分批组织基层优秀干部赴边疆结对单位跟班学习。作风纪律建设抓要领。统筹推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做好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回头看”。坚持“全周期管理”一体推进“三不腐”,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常态警示教育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日常性监督,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实现“零违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