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无锡市气象局2024年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14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特大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法治政府要求,对照《无锡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依法全面履行职能,稳步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工作,为无锡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本年度工作报告如下:

  一、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每月安排1名中层干部进行交流发言。把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纳入每月“学习贯彻二十大、 同心奋进新征程”知识竞赛题库,知识竞答促学习。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融入党支部“三会一课”,结合部门职责开展交流研讨,提升学习成效。紧抓“关键少数”,落实党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部门职能,推进依法高效履职

  动态调整权责清单,优化服务举措。根据上位法修订情况和优化营商环境有关要求,及时更新权力事项清单,编制标准化政务服务办事指南,针对群众咨询的高频问题,公示提供问答式详细解答内容。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升放气球活动审批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办理”,并在气象窗口公示承诺制证明材料模板。截至目前,市本级共计受理完成许可72件,按时办结率100%,共减少申请材料数量39件。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许可技术服务,不向企业转嫁防雷图审、竣工检测等费用。

  (三)加强制度建设,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1.健全气象法制体系。根据全市气象部门“八五”普法规划,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计划、事中事后监管计划,“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监管计划等。做好新修订的《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及江苏省地方标准《雷电灾害防御检查工作准则》宣贯工作,推进全市气象部门法制宣传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深度融合。

  2.强化文件合法性审查。明确合法性审查队伍以服务与社会管理处(法规处)工作人员为主,法律顾问共同参与。对招投标文件、合同、市气象局起草的《江苏省气象局 无锡市人民政府 共同推进无锡气象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合法性审查。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优势,在涉及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法律风险的事务时,主动向法律顾问咨询论证,召开座谈会进行集体讨论。

  3.加强制度规范化管理。根据要求,及时开展我市气象领域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涉企政策文件等集中清理,全面推动气象管理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凝练分类分级监管经验,向市市场监管局提交了《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分类分级监管准则》地方标准立项申报书。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取得《加能站低压电涌保护器选型及安装导则》团体标准1项。

  (四)完善执法机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深化执法改革,推进跨部门联合执法。强化部门协作,与城管部门就升放气球活动许可开展联合审批,和市文广旅游局就3A级以上旅游景区、文保单位的防雷安全开展双随机联合监管,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联合开展既有建筑凉亭设施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多次参加交通、应急、消防等领域的联合检查。

  2.加强社会监管,开展重点领域行政执法检查。一是强化重点单位分类分级监管。动态更新防雷重点单位名录库,全市共计检查易燃易爆、危化企业923家,发现70个防雷安全隐患,开具40份整改意见书,全部整改完毕,并通过复查。二是强化中介机构安全监管。对辖区内5家乙级防雷检测资质单位开展全覆盖质量考核,对其他18家防雷检测单位开展行政检查,对2家升放气球资质单位开展双随机检查。对1家检测中介机构的违法行为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三是开展既有建筑凉亭设施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市气象局与市住建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景区凉亭设施开展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根据“一亭一策”原则,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行动。

  3.推进数字执法,强化执法监督。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100%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参加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培训。为每个执法检查小组配备了“1+6”移动执法设备,使用全省防雷监管信息化平台移动端录入监管信息,提高执法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落实,在门户网站开设双公示信息专栏,推进江苏省气象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平台的应用。推广应用防雷数字化监管平台,进一步规范防雷检测市场,压实防雷检测责任。

  4.善用行政裁量权基准,优化执法方式。本年度,某防雷检测公司在质量考核过程中提供的检测报告中存在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事实,存在向负责监督检查的机构隐瞒有关情况的行为。在办理该违法案件时,执法人员主动服务,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运用了《无锡市气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严格落实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告知“两书同达”工作制度,积极拓展信用修复成果,大力推动信用体系建设。

  (五)统筹安全发展,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1.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做好“吹哨人”角色。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强台风级)给我市带来大部分地区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普遍风力8及以上最大阵风13级的灾害性天气。分管局长驻场市城运中心,业务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全力迎战台风。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叫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副市长、分管秘书长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报告最新动态和风雨趋势。二是应用好政府“指挥棒”。主动融入市城运中心,通过其五级纵向联动,预警信息即时快速传播到基层网格员,为基层一线提供精准预警指导。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应急广播的滚动发布进一步拓展了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确保广大市民及时准确获知信息,降低损失风险。

  2.部门联动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化解。市气象局和市应急管理局建立预报预警联合会商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和市文广旅游局、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应急广播快速播报机制,和水利、水文部门建立防汛联合视频会商机制,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应急管理局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森林火险气象风险预警工作。

  3.靶向发布平台提升临灾警报针对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平台对接无锡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在突发性、局地性强的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圈定灾害性天气影响区域,精准、快速发布预警,为公众采取有效防御措施争取时间。

  (六)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1.温情执法做好服务。坚持执法与服务并举,严格执行行政处罚决定和信用修复告知“双送达”制度,用心当好“服务员”,力求使矛盾纠纷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热心办理热线工单。以“解决群众诉求,让群众满意”为目标,12345热线咨询投诉问题切实做到“受理一件、办实一件”,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年内,共计办理12345清单65件。年内,无行政调解事项,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事项。

  (七)深化政务公开,强化权力制约监督

  1.强化政务信息公开。明确政务公开责任分工,认真履行“三校三核”及发布等规定步骤,扎实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标准化,规范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定主动公开内容等,确保“应公开、尽公开”。

  2.强化权力监督。健全党组全面监督、纪检专责监督、部门职能监督、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市局纪检组印发了《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落实情况监督台账,针对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研究部署重大事项、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等7个方面30个项目列出了监督内容、监督对象和监督方式,监督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终目标考核内容。

  (八)普法宣传,培育气象法治文化

  1.开展专题法治宣传活动。结合“323”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组织气象法治宣传活动5场,发放宣传册500余份。利用行政检查的契机,面向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和防雷检测机构开展气象法律法规和防雷安全标准宣贯“进厂区”活动。暑期接待小学生实践活动8场,共计500余人,业务人员通过讲解、播放科普小视频的方式宣传气象信息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气象探测设施的重要性。

  2.探索气象普法新方式。继续每月干部职工知识竞赛答题,推动气象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常态化。依托“周台说天气”气象科普栏目,不定期制作气象法治科普短视频,通过两微一抖新媒体渠道进行传播,扩大气象法治宣传覆盖面。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率先示范引领。党组书记、局长葛余同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坚持依法决策,确保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合规。亲自研究部署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等重点工作。学法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及干部职工培训计划中,召开普法学法执法、安全生产、优化营商环境等各类气象法治学习11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内法规4次。邀请专家做法治专题辅导培训,内容涉及气象法律法规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主要负责人全流程体验政务服务,推动解决气象行政审批堵点问题,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是强化组织部署。将气象法治建设作为全局年度重点工作,与气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述法纳入局领导班子年度述职重要内容。召开专题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及时研究部署推进气象法治政府建设相关事项,定期听取气象依法行政、气象安全监管等工作汇报。《江苏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出台后,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推动《无锡市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立法修订工作进程。

  三是严格督查制度。严格执行局领导班子带队安全检查制度,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防雷安全监管的督查,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带队赴无锡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无锡校区、金匮公园、东林书院等重点企业和3A级以上景区对执法检查开展督查,切实传导压力,强化责任意识。每年在汛前和主汛期期间,带队重点督查下辖各部门(单位)气象业务系统维护、探测装备巡检、业务人员到位、人工影响天气安全检查等气象安全保障情况。

  三、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是地方气象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全市仅有一部气象政府规章,无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无专职的法制机构工作人员,对法治政府建设投入精力不够。

  二是气象行政执法力量不足。法治人才短缺,全市气象部门还没有公职律师和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严重制约了气象执法能力。气象部门行政执法证件实行垂直管理,目前部门只下发了执法证,没有监督证。

  三是区级气象服务能力不够。未设立区级气象部门,基层气象服务力量相对薄弱,对基层落实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支撑不足。

  四、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领导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方法。开展干部职工普法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气象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水平和法律素质。把贯彻落实法治建设部署要求与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结合,推动气象法治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进一步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充实法治专业人才及执法人员队伍,继续建立机构健全、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经费、设施、人员等保障建设。

  三是持续优化气象法治营商环境。激发气象行业市场活力,开展企业专业气象服务需求调研,探索在低空经济、能源、交通等领域拓展气象科技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精细化、个性化的定制气象服务。

  四是提升气象普法工作水平。利用“323”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宪法宣传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气象普法进厂区、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在日常检查执法过程中加强法律法规宣贯,切实促进法治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无锡市司法局版权所有 无锡市司法局主办

苏ICP备09024546号  公安备案号:32021102000707  网站标识码:3202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