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1-05-14 11:09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大 特大】
- 信息索引号
- 01400650X/2021-00031
- 发文日期
- 2021-05-14
- 公开日期
- 2021-05-14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司法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法人,面向社会团体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主题
- 公安、安全、司法--司法
- 体裁
- 其他
- 关键词
- 政法,法制,律师
- 文件下载
- 内容概述
- 2021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
显示全部表格信息
2021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全国、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勇创一流、勇争第一”为目标,全力发挥“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作用,加快推进法制供给现代化、法治实践现代化、平安建设现代化、法律服务现代化、法治文化现代化、基层基础现代化、队伍建设现代化,狠抓“八个坚持,八个全力”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开启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新征程,为无锡勇做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勇创全省“强富美高”建设示范区,勇当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坚持大局为上,全力保障中心工作
1.为打造产业强市、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引擎。对接“产业强链”三年计划,在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加大全链条法治保护。围绕物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生物医药、软件及信息服务、节能环保等产业和太湖湾科创带建设,探索成立物联网(集成电路)法律服务中心,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等活动,打造一批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法律服务项目。(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律师工作处、公证与司法鉴定管理处)
2.为国家重大战略、地方重点工作提供法治支撑。结合“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市域治理现代化、“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大保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大攻坚战”专项行动、乡村振兴、美丽无锡等重大战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一带一路”法律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法治一体化、风险防控、法律扶贫、生态环境法治化治理、法治乡村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各业务处室)
3.为确保疫情防控、服务保障民生提供法治后盾。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以及“六稳六保”任务,实施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和司法行政惠民实事项目,推出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领域的一揽子惠民举措。(各业务处室)
二、坚持统筹为纲,全力推进依法治市
4.推动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深落实。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制定《全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意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校、公务员培训、学校教育的必修课,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法治调研处)
5.推动法治建设“十四五”蓝图早谋划。根据中央和省部署,结合无锡自身特色,研究制定法治无锡、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未来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探索符合无锡实际的区域法治现代化建设方法路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江苏实践指标》在我市的细化落实,进一步深化法治无锡、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调研处)
6.推动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全覆盖。发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研究、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职责,统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在各自领域发挥协调衔接作用,研究各自领域法治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推动相关法治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推动经开区成立依法治区委员会,推动各镇(街道)成立依法治镇(街道)办。(法治调研处)
7.推动法治建设责任制严考核。瞄准“关键少数”,制定《无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考评办法》,推动领导干部述法考评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瞄准法治考核,利用好法治建设“互联网+”监测、法律实施效果评估、群众法治满意度测评等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瞄准规范运行,建立重要法治事项审批、重要法治决定备案、重大法治问题请示、重大法治事件报告等相关制度。(法治督察处、法治调研处)
8.推动法治理论实践成果广展示。依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法治无锡•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市法学会依法治理研究会等平台,利用“法治江苏在行动”主题宣传活动、法治无锡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探索和发布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成果。(法治调研处)
三、坚持规范为先,全力助推法治政府
9.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围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促进矛盾调解、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补短板、强弱项”,争创全省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示范县(市、区)、示范项目。(法治督察处)
10.提高行政立法质效。围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成地方性法规立法项目5项、政府规章立法项目3项、政府规范性文件2项,提升立法质量,规范立法程序,探索立法项目前评估,加快推进法制供给现代化。健全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评估清理等制度,制定出台《无锡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管理办法》,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立法一处、二处)
11.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完成新一届政府法律顾问聘任工作,积极构建“外聘政府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专家库+法律事务助理”的市政府法律顾问工作新模式,指导政府法律顾问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涉法事务处理。(法规处)
12.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指导镇街推进综合执法改革,推广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指导规范,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制定包容审慎监管三张清单,完善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开展执法主体认定、执法资格考试、案卷评查、执法检查,规范执法协调工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
13.规范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适时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协调解决机构人员编制等问题,推动县级人民政府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完善集体讨论、繁简分流等案件审理机制,提升行政复议质效。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纳入考核,定期通报,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行政复议应诉一处、二处、政治部)
四、坚持信仰为基,全力推动普法守法
14.启动“八五”普法。谋划“八五”普法规划,加强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落实重点人群学法用法制度,加强对社会热点案(事)件的法治解读评论。集合全市资源,加强载体融合,建立普法联盟云平台,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渗透力、影响力。(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15.健全普法责任制。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融媒体中心等自觉履行普法责任。加强与文创、艺术类专业组织和高校的合作,培育市级普法类社会组织,推进普法宣传与研学实践教育、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紧密结合。(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16.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吴文化、太湖文化、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中的法治元素,打造大运河法治文化带、法治文化小镇等特色法治文化品牌,筹建法治文化广场公园,丰富法治文化产品,扩大法治文化影响力。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治文化深入人心。(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17.促进“三治”融合。全面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开展援法议事活动,深化基层“三治融合”,推动以自治“内消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动态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注重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普法与依法治理处、法治调研处)
五、坚持需求为本,全力升级法律服务
18.推动法律服务融合化。深化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领域改革,加快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整合,促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建立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和统一的产品标准及服务体系,加大“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推广力度。探索建设集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仲裁窗口、法律援助站点为一体的高标准公共法律服务产业园,争取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向核心环节挺进,逐步向高端业务靠拢。加强法考流程规范化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制定形成法考标准体系。促进行政审批整合融合、提档增效。(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律师工作处、公证与司法鉴定管理处、行政审批处)
19.推动法律服务网格化。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网入格,建立健全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五进”活动,编制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地图,深化“三官一律”进网格、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律援助覆盖范围拓展工程”,深入推进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负面清单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市域内法律援助申请“全域通办”机制,完善法律援助驻公、检、法、军队等站点建设,实现法律援助与调解、公证、行政复议、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等有效对接,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加强对特殊群体、优抚对象的法律援助。(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律师工作处、公证与司法鉴定管理处、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行政复议应诉一处、二处、办公室)
20.推动法律服务均衡化。承办“环太湖公共法律服务创新论坛”,探索跨地域公共法律服务合作模式。畅通“云办理”,加大“无人律所”投放和运用力度,拓展公证在线受理平台功能,完善仲裁员在线办案平台,拓宽法律服务便民新渠道;强化“云管理”,建立健全线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网络,打造法律服务惠民新机制;创新“云治理”,探索公证参与社区治理等形式,推进法律服务为民新模式。(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律师工作处、公证与司法鉴定管理处)
六、坚持稳定为重,全力促进社会和谐
21.提升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对照新阶段“安全发展”的底线要求,着眼于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理,开展预防性法律制度建设,积极融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健全源头防控治理、多元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建立司法行政参与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重大案(事)件善后处置法律服务机制,打造社会矛盾风险预测、防范、处置、引导的全周期链条。(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律师工作处)
22.提升社会矛盾化解效能。筹建无锡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推动市、市(县)区非诉讼服务中心实体运行,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全面推进行政调解和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工作,加强物业纠纷、婚姻家庭、医患纠纷等行业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律师和商事调解组织。(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律师工作处)
23.加强三类特殊人群教育稳控。承办全省社区矫正现场推进会、司法部社区矫正工作培训及现场观摩会、长三角社区矫正工作论坛、全省后续照管融合发展现场会等重大活动。完成两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全覆盖,深入推进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推动社区矫正中心、安置帮教基地实体化实战化运行,推进损害修复工程,创新安置帮教前置化、协议制、社会化手段,完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帮教机制,不断提升教育矫治、帮扶和后续照管质效。(社区矫正管理处)
七、坚持赋能为主,全力夯实基层堡垒
24.提升司法行政平台实战化水平。发挥两级司法局的龙头作用,加强指挥中心这一司法行政“最强大脑”的建设,建立健全平战结合的运行模式。深化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优化年”工程,推进司法所管理规范化,实现经验型向精细型转变,推进司法所力量多元化,实现单一型向融合型转变,推进司法所保障科学化,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行实战力量向基层倾斜政策,通过内外资源整合、政府购买服务、机关人员下沉等方式,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实战能力。(办公室、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
25.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水平。根据省司法厅部署,开展信息化“深化应用年”工作。坚持科技增效、数据赋能,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构建“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统筹引领“智慧司法”,借助办公0A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信息集中汇聚、统一调取、贯通应用。精准推送“智慧法务”,研发法律服务需求智能监测收集分析工具,实现服务产品个性化、精准化推送。探索试点“智慧矫正”,在全省率先建成社区矫正信息化全链条系统平台,实现“智能管、精准矫、云端学、链上考”。(信息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社区矫正管理处)
26.提升司法行政职能标准化水平。推进司法行政系统“放管服”改革,加快构建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法律服务等领域的标准体系,优化司法行政工作流程、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形成适应司法行政职能特点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和机制,为司法行政现代化提供科学有效的规范指引。围绕司法所“三大平台”定位,全面履行司法所职责任务清单,深化司法所分类建设和管理,加强司法所功能化建设。(各业务处室)
八、坚持政治为魂,全力锻造过硬队伍
27.全面强化党建引领。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彻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机关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一支部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打造“红润司法”党建品牌。深化“聚律领航”先锋行动,强化律师行业党建“四项工程”,推进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仲裁等行业党组织建设。(政治部、机关党委、律师协会、公证协会、基层法律服务者协会、仲裁办)
28.全面开展教育整顿。开展司法行政队伍“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围绕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三项要求”,聚焦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扎实推进学习教育、查纠整改、总结提升“三个环节”,全面正风肃纪、反腐强警。(政治部、机关党委)
29.全面提升履职能力。用好“司法大讲堂”等载体,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干警“七种能力”。开展向翟晓鸣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选树典型争当第三届“新时代江苏司法为民好榜样”,大力弘扬崇尚法治、恪守良知、理性公允的职业品格。筹建太湖律师学院、司法鉴定协会,做好公证协会、仲裁委换届工作,促进法律服务队伍专业化和团队化建设。(政治部、律师协会、公证协会、司法鉴定协会、基层法律服务者协会、仲裁办)
30.全面规范管理机制。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完善发现问题的防范机制、精准纠偏的矫正机制、严肃问责的震慑机制,规范队伍岗位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建设,加强政务新媒体和新闻宣传发布制度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加强辅助力量建设,探索司法行政(刑事执行)辅助人员管理制度。(政治部、信息处、社区矫正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