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四新”举措推进普法工作精准发力
来源:守法普法协调小组2025-11-25
自“八五”普法启动以来,无锡实施“四新”举措,推动普法工作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与文化传承同向发力,有效提升普法质效。
一是精准画像,了解普法新需求。打破“大水漫灌”式普法模式,通过动态观测与科学评估,把握不同群体法治需求。全市设立28个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开发“网络普法大数据平台”,结合“送法进企”“农民工学法周”等行动,深入800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实时掌握企业合规、农民工维权、老年人防诈骗等差异化需求,推动普法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健全普法效果评估机制,委托中国政法大学建立量化指标体系,联合江南大学开展第三方调查,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先后7次对全市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督导,提出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建议提案40件。
二是创新内容,打造普法新产品。围绕“法润无锡”品牌建设,推出一系列特色普法产品,持续提升品牌引领力、传播力和感染力。制作民法典小剧场系列剧、普法广播剧60部,开展巡回宣讲1000余场,让法律条文“活”起来、接地气。连续4年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累计征集创作法治动漫、微视频、书法、海报等作品5000件。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传承,举办“非遗传承 法治护航”无锡市非遗法治文化作品展,打造法治吴歌、法治陶刻、法治锡剧、普法桃娃等特色文化品牌,《锡剧唱法 沁润心田》等4部非遗法治文化短视频被司法部录用并推广。
三是技术赋能,探索普法新方式。运用物联网技术打造沉浸式普法体验,在国家物联网先进制造业集群展示中心设置普法互动专区,运用VR、AR技术模拟网络诈骗场景,使参与者沉浸式感知法律风险,累计接待超12万人次。在经开区无人驾驶小巴安装普法AR眼镜,扫码即可参与法律知识问答,乘客互动参与率达65%,推动核心法律条款深入人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响应即时法律咨询,梁溪区上线“智慧法务”功能模块,借助AI高效匹配法律需求与专业资源,显著缩短问题解决时间,降低咨询成本,实现法律服务“指尖触达”。
四是拓宽渠道,搭建普法新平台。加强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组建由20名女性法官、检察官、律师组成的普法主播团,分时段在主流媒体平台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专题直播。联合无锡中院、网易微博开展“锡法君说‘小’案直播活动”,由江苏政法、无锡政法公众号同步直播,单场观看超53万人次。全新上线“无锡普法”网,开辟法治文化阵地、法治文化作品、以案释法、在线学法等栏目,提供线上法治阵地参观、视频动画观看、书画文艺欣赏等法治文化熏陶,以及案例查询解读、网络普法视频收看等内容,实现普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累计访问量突破100万人次。
无锡市司法局

